书架
佛路苍桑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 文姝妙德之问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几天功夫,唐少寒已将经文的第一段背诵下来。他刚开始不太了解经意,只是靠着死记硬背,将这些深奥难懂的字句一句一句地背下来。
等背得差不多了,合上书开始在脑中回思经文内容。过了很久。终于惭惭明白经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了。不觉脸上露出了笑容。
若是佛祖灵山拈花时,见到唐少寒这会心一笑,说不定也会给他来个“吾有正眼法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了。
世尊在灵山会上,接过大梵天王献来的金色婆罗花,拈花示众,当时众菩萨比丘皆默然,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然后佛祖便说出了这一段话。
这在中国禅宗开山传派的原始说之一,是禅宗以心会意的一种根本门法,即以心传心的方法。心心相印一词即源于此。
许多人都在研究如来拈花,迦叶尊者究竟明白了什么?如来为何要教外别传。
这是一段佛教公案,几乎中国学佛的人,人人都知道。但现代后人有谁能知道佛祖想表达什么,迦叶又领会了什么呢?不明白当时的因缘。就算是想破头,也是难以明白的。
唐少寒明白的是经文第一章的内容,离那摩诃迦叶的有所悟还差的极远了。他在心里将这段经文默诵了无数遍。一边背诵,一边将经文之意在心中翻译过来。
经文开头第一段写道:“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如是我闻’四字是说经文由佛祖的弟子阿难当时记录,后来整理的。所以阿难在经文的开头往往要写下‘如是我闻’的句字。意思是说当时我是这么听闻的,就原句记下来了。以表明他没有给经文做任何的自己的理解和改动。
这一段的意思是介绍说法的地方和参加此会的都有哪些人,有十万人参加了这个大会,而这十万人都是摩诃萨大士,其中还有十二个最为高贤的菩萨做为代表。
也就是这些个菩萨们才有发问的资格。所以他们是坐在上首的。
唐少寒看到这里时心头不觉暗道:“好家伙,十万人坐在一起,不知道要多大地方才能容得下。”
心里对这经文的真实性就有些怀疑了。要知道十万人同时坐在一起是何等大的地方。佛祖要在十万人面前说法,不弄个扩音器之类的东西,只是轻轻松松地一说,所有人都能听到了。这完全就不现实嘛。
这一段的内容十分深奥,若是细细说来,光研究这十二个菩萨名字的顺序和他们的名字,及这些个菩萨问的问题与他们的名字的关系,就够一个研究生写出几百篇论文了。
唐少寒哪里懂这些,他自然地将这些菩萨名一带而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