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秦九袁雅静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章 半人半兽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山海经·西山经》中曾经记载:‘凡西次三经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这就是关于一种祭祀的记载,只不过很简单,只是点到了一下。但是从这蛛丝马迹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出这祭祀仪式的远久,存在的时代之长。”

冯雨柔于是给我们解释了一下《山海经》这本书。

听完之后,我就了解到,原来《山海经》乃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中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书,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这些人尽皆知的神话都从这里来。

因为它年代未详、作者未详,它是部举世公认公认的古代奇书,其内容却是无所不包、无奇不有。

从古代开始,它就是本令人抓耳挠腮读不懂的“天书”,连司马迁在其《史记》中都老老实实地称“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其实从古至今所有的史学家都对《山海经》中的内容进行翻译,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中的所包含的东西是不可复制的。内容上远远超越和俯视我们现代人的,我们现在的所有想象都是它的孑遗,超不出它的范畴。”周教授笑着对我们几人说道。

自后周教授就和冯雨柔说了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什么先古文明源自于祭祀文化,先祖文化只有从祭祀才能够研究透彻。

我心里一直在想,那个人神并列的时代到底是杜撰出来的还是确有其事,毕竟那是一个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四川的神话学者袁珂曾研究《山海经》二十余年,我之前有幸拜访过他老人家,他对《山海经》其内容的一句评价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什么话?”我好奇的道。

“‘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这句话成为《山海经》的绝妙评价。一方面对于其内容的地理位置进行肯定,另外一方面将神明之力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将一种超脱于自然自力的神明之力摆放在世人面前,令很多处于现代理性思维的学者进行望洋兴叹。但是袁老先生却在01年去世了,这也是学术界的遗憾,若是袁老先生能够活着的话,就一定会对这祭祀神坛能够解释清楚。”周教授惋惜的说道,也能够看出周教授对于袁老先生去世感到遗憾。

“老师,你是怎么认识袁老先生的!”冯雨柔若有所思的问道。

“怎么了?”

“没什么,我之前用的那本参考书就是1980出版《山海经校注》,我看作者就是袁珂先生!”冯雨柔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是我知道能够研究《山海经》的人绝不是什么凡夫俗子。

“其实这件事情说起来很蹊跷,当时我老师过世已经几年,我老师之前又和袁珂先生是同学,都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中文系。可以说是我跟着我老师沾了光,因为1984年国家成立中国神话学会,袁珂先生任主席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