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二十四史列传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第一迷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对难题,又一部史书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东汉末年的皇甫谧(密)创作的专门记述历代帝王大事小情的《帝王世纪》,终于出现了关于周昭王之死的比较详尽的记载。
“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舟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寨)公殁于水中而崩。”这段记载是说,周昭王缺少德操,率领军队南征,准备渡过汉水。当地的船夫厌恶入侵家园的周昭王,便将一只用胶水粘连的大船进献给了周昭王。周昭王乘坐这条大船来到了汉水的中流,胶水溶化,大船散架,周昭王和大臣祭公一起淹死在了汉水。
终于,在历代关于周昭王之死的民间传说中,流传最广的“鱼胶舟”的故事雏形出现了。而且,在《帝王世纪》中我们发现,周昭王之死并不孤独,至少有一个名叫祭公的大臣陪着他一起,携手共赴黄泉。但是,在《帝王世纪》中,害死周昭王的元凶并不是楚国,而是为了保卫家园才进献胶舟的聪明船夫。
在“鱼胶舟”的问题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历代史学者更喜爱在浩繁的书籍中去寻找答案,因而缺少一种付诸于行动的实践精神,这点我们做的不如欧洲的史学者。他们可以为了求证匈奴王阿提拉在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战役中,使用了巨大的冲击城门的战车,而不惜物力人力,按照史籍的记载去复原这种战车,以此来寻找历史的真相。我们为何不能将鱼皮熬制成胶水,倒要看看用这种天然胶能不能粘连起一艘看得过眼儿的船只。当然,太泽也只是说说而已,莫说熬鱼胶去造船,就是一口鱼皮冻儿,太泽也是好久没有吃到了。
四部史书,四种记载,看似不同,却又不尽相同。究竟周昭王的死因是什么,还是没有一个肯定的清晰的答案。既然如此,我们干脆就将以上的四种记载于情于理的结合在一起,去揭开周昭王之死的谜团。
周昭王在位的第十八年,周天子的地位日渐衰落。周昭王为了挽回颜面,亲自统帅中央大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南巡。这是一次意在扩张周王朝疆域的军事巡游。周昭王一路南下,耀武扬威,尚未臣服大周的南方部族迫于军事压力,不得已听命于周天子的统治。周昭王来到荆楚之地,在汉水岸边看到了巨大的雌犀牛。这里虽然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但周昭王的扩张野心却是十分的坚决。在他率领大军准备渡过汉水之时,土生土长的荆楚船夫为天子送上了一条精美的大船。
周昭王十分高兴,便邀请自己十分信赖的朝中重臣祭公,同他一起乘坐大船。天子哪里知道,这条精美大船的船板,竟然是用鱼皮鱼骨熬制而成的胶水相互粘连的。为了守护自己世世代代的家园,心甘情愿臣服于强大楚国的荆楚族人们一定要将侵略者周昭王置于死地。天子乘坐的大船航行到水流最为湍急的汉水中游,鱼胶渐渐溶解,一个大浪袭来,大船刹那间支离破碎。可怜的周昭王和无辜的祭公双双落水。无奈水深浪急,天子与大臣一起葬身汉水。
周昭王的意外死亡,对于周王室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为了维系周王室的颜面,刚刚即位的新任天子周穆王只得强忍丧父的巨大悲痛,对外没有发布周昭王的死讯,更将父亲离奇的死因湮没在了西周王朝的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周穆王终其一生也没有因为父亲的死,而去向楚国兴师问罪。因为他知道,杀害周昭王的凶手是那些祖祖辈辈依附于楚国的荆楚部族们,楚国也许真的毫不知情。也正是周穆王的明察秋毫,才为后来大周与楚国的一次联合军事行动,打下了铺垫。
民国时期的大学者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东周之前无史。”也就是说,东周之前的历史大多只是后人的传说故事,应该是不足信的。而周昭王作为西周王朝的早期统治者,关于他的很多史料兴许也只是传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