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金钏逐波江水遥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七章 欲加之罪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李珏、郑肃等大臣拥立陈王,杨贤妃、杨嗣复等拥立安王。两方各执己见,争论不下。

  文宗一直有招李德裕回朝的打算。

  李德裕受到宦官郑注、朝臣李宗闵等人的排挤,几度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

  此时立储问题陷入僵局,文宗招李德裕回朝廷的心愿更为迫切。

  宰相杨嗣复向来和李宗闵、牛僧孺等人亲厚,李德裕回朝廷的路注定不会顺利。

  李德裕幼年时就资质不凡,唐宪宗也就是文宗的祖父,对他非常赞赏,时常抱他于膝上。

  李吉甫也常在同僚面前赞赏自己的儿子。

  宰相武元衡想考校他,

  “你平时都看什么书?”

  借此想了解他的志向,没想到李德裕沉默以对。

  武元衡对李吉甫说了此事,“你时常夸奖儿子多么机敏善变,他可是沉默是金啊。”

  李吉甫回到家问他:“宰相问你话,你为什么不回答?”

  李德裕不屑地说道:“作为宰相不问治国之道,却问我读什么书。这是成均、礼部该管的事,宰相所问不当,我故而不答。”

  李吉甫把儿子的话转给武元衡,武元衡连白胡子都羞红了。

  父亲是当朝宰相,自己又天资聪颖。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开挂的人生。

  李德裕能力一流,个性也是鲜明。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若是明君盛世,这样的超人将会如虎添翼。无奈生不逢时,皇帝懦弱,奸佞当道,宦官掌握朝政大权。

  李德裕从朝政中心被排挤出去,也就不足为奇。

  更兼困扰中晚唐时期,牛李朋党之争。文宗时期正是牛李党争,牛党占上风的时候。

  李德裕曾被文宗三次召回,三次被贬出京。

  当年唐文宗想要任用李训为谏官,安置在翰林院。李德裕时任宰相,反对文宗提议。

  他劝谏文宗说:“李仲言昔日所为,陛下想必是知道的,这种人怎能安置在陛下身边。”

  文宗反驳:“难道不允许别人改正错误?”

  李德裕说:“他的错误出自内心,怎么能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