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走在这条人生路上的随笔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九章 凤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3/3)页
凤凰与斑鸠(The Phoenix and Turtle)》中phoenix则是美丽和珍贵的象征。约翰·邓恩的诗中phoenix则是爱情的见证。

  总之,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所传达的是重生、复苏、完美、爱情等文化含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所侧重表达的吉祥、喜庆、高贵不尽相同。另外,在西方文化中凤凰也没有和龙配套而雌化,而是独立的美好象征。

  四、凤凰习性的差异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与梧桐树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梧桐树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比如在《诗经·大雅·卷阿》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这首诗说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在庄子的《庄子·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这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遇到梧桐才落下。

  由于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过去的殷实人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只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还因为梧桐是祥瑞的象征。

  2、在西方文化中,无此文化内涵。

  五、凤与风的关系的差异

  1、在甲骨文里,“凤”、“风”二字同音、同义、同字、通用。这是王国维论证的观点,也是甲骨文的基础知识。《禽经》:“凤禽,鸢类。越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郭沫若《卜辞通纂》卷二:“古人盖以凤为风神。”

  由上可知,凤是风鸟,原型即是风。在古代风神信仰中,认为世界上的风是由巨大的鸟拍动翅膀产生的,这种能产生风的鸟就是凤凰,故崇拜凤凰为各方风神,认为四方各有一只巨鸟在拍动翅膀。也因此“凤”、“凰”二字与“风”字同有代表风的“几”部。后来风的代表逐渐被呼风唤雨的龙所取代,而凤凰也逐渐衍生出祥瑞、女性或者是火等这类的象征。

  2、西方文化中,无此文化内涵。

  相似性比较

  一、相似的凤凰浴火重生传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的教义和思想也开始为中国人所接受,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印度本土有一种神鸟传说,据说它每500年会衔木自焚而死,然后在火焰中获得新生,并在这种磨难中升华。这种死亡被称为“涅槃”,涅槃(nirvana)一词是梵语的汉语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经由郭沫若所编诗歌《凤凰涅磐》,将凤凰与涅槃以及西方神鸟三者结合,汉语中就有了一个现代人所熟知的词语“凤凰涅槃”,但此鸟实际并非凤凰。

  在西方,根据希腊传说,凤凰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一口井的旁边,每天清晨都会在水里沐浴并唱着优美的歌曲。这时,埃及的太阳神就会驻车倾听。凤凰自焚以后,再生的凤凰会把自焚凤凰的灰烬放在蛋壳里,飞送到“太阳城(He-liopolis)”里太阳神的祭坛上。因此,凤凰又是不朽和再生的象征。凤凰后来被铸造为罗马帝国不朽城(Eternalcity)的象征性符号。一般认为凤凰自焚的周期是500年一次,但是也有人说它是300年。据说在埃及的历史上,凤凰曾经出现过五次,即公元前866年、公元前566年、公元前266年、公元34年和公元334年。这就是说,埃及凤凰每300年自焚一次。

  二、相似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西方语境中,凤凰都含有“杰出人才”的含义。如汉语中有百鸟朝凤、凤毛麟角等象征杰出、罕见、高贵的词语。据说,孔子南游楚国时,隐士接舆路见孔子,曾以“凤德”来比喻世风不古,留下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感叹。在屈原的诗作中,凤凰作为一种频繁使用的象征意象,用以指代贤能之人。“以凤比德”、“以凤比才”的思维方式亦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德行与才能的重视与培养。

  与汉语相同的是,Phoenix在英语中也可以指“卓绝超群的人”,和汉语中的“人中龙凤”颇为相似。

  此外,因为凤凰和Phoenix的寓意美好,在中国和西方世界中都常用来做人名和地名。

  中国女性的名字中常带有“凤”字,西方女性也有以“phoenix”取名的。

  价值意义编辑

  一、凤凰是“华贵、伟岸、进取、太平”的象征

  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风的甲骨文字和凤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和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上之意。

  二、凤凰是爱情的象征

  凤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爱情的幸福。于是,凤有了象征爱情的涵义。后来就被人们用来祝贺婚姻美满,比喻夫妻和谐。在唐代,铜镜有《美凤衔同心结图》,即凤嘴上衔同心结象征幸福的爱情,以示夫妻同心相爱。由此可见,隋唐时期已较普遍地将同心结象征夫妻恩爱。到北宋,还流行以赠送凤钗来定情,而凤钗是妇女的一种首饰。男女订婚,女方多以凤钗赠与男方,以表示自己对“到了明代,男女结婚时,女方穿的礼服也配有凤冠,凤冠上点缀着凤凰,并挂有珠宝等。到了现代,人们仍把凤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婚点凤龙花烛,剪贴凤形图案等。

  三、凤凰有“和”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其次,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爱情的忠贞。此外,凤凰作为一种和谐观念的精神与物质载体。从发展上来看,它又是一个多元化的产物,是建立在巫术与鸟图腾的结合之上,融合各个时代与不同部落所崇拜的图腾。其次,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同时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生活的社会与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和”的这种凤凰形象特性的运用,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

  四、凤凰是“权力”的象征

  在先秦时期,凤凰的图案出现在权力的象征玉器和青铜器上,后世又逐步成为皇家独占御用的纹饰,出现在各种皇宫建筑,使用器物之上,并以礼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维护。

  五、凤凰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

  和龙一样,凤凰也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凤的象征意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不再把凤当作专制皇权的象征,而是把它当作民族文化的象征。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中国原始彩陶文化中,就有凤形象的雏形。在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铜器上也出现了凤纹。以致在以后中国历代的装饰艺术中,都创造出许多以凤为题材的艺术珍品。这些以凤纹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是传统艺术的代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从龙凤艺术的角度来看,凤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它与龙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即可以说,华夏民族也是凤的传人。

  传说典故编辑

  凤栖于梧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侍。

  得凤之象

  相传凤能知天下治乱兴衰,是中国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是乱世兴衰的晴雨表,成为神学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个等级,以凤凰的五种行止标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于是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百鸟朝凤”当成盛世太平的象征。南齐·谢兆《永明乐十首》:“彩凤鸣朝阳,元鹤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载为全皇。”

  凤育九雏

  龙生九子,凤育九雏。

  “九雏”出自《晋书·帝纪第八·穆帝哀帝废帝海西公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九雏”的具体类别名称以及形象并未提及。之后随着各种宗教信仰与民间传说不断演绎融合,九雏的说法不断丰富,未有定论。

  图腾来历

  凤凰剪纸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与《韩诗外传》记载相近的,亦有相传。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在原来各大小部落使用过的图腾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那么凤凰又是怎么来的呢?龙的图腾组成后,还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这又如何是好呢?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也仿照黄帝制定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造字的仓颉替这两只大鸟取名叫“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百鸟朝凤

  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请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韩诗外传》)。

  凤凰来仪

  凤凰飞来起舞,仪态优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汉书·王莽传上》:“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

  凤鸣岐山

  《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宝鸡岐山上鸣叫的记载。而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也有句曰:“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讲凤鸣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时将凤鸟视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颇重凤鸟纹。

  吹箫引凤

  相传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其声宛如凤鸣。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好似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从此,弄玉萧史天天在凤楼合奏笙箫,伉俪应和。某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而去。

  凤求凰

  汉代还流传一个故事:文学家司马相如,少年家贫。有一次被一个叫卓王孙的富商邀去饮酒,无意中发现卓王孙有一在家寡居的年轻女儿,叫卓文君。相如一见钟情,就弹起凤凰琴,唱起“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表示爱慕之情。卓文君听了十分感动,于是连夜随司马相如私奔,后结成夫妇。“凤求凰”一词,从此用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大概是由于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在装饰纹样上便出现了“吹笙舞凤”、“吹箫引凤”、“鸾凤和鸣”、“鹤飞凤舞”、“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图案。凤纹形象已不再那么神秘朦胧和似是而非了,凤鸟图案已成为一种清新、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逐渐发展为民族装饰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之一。

  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常用作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东晋将军桓温也以“凤毛”一语称赞丞相王导的第五子王敬伦:“敬伦风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凤毛。’”麟,麒麟,传说中的神兽。“麟角”,和凤毛一样,也形容少而珍贵。“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现常用来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

  凤凰涅槃

  在诗集《女神》指一个新中国的诞生(也是郭沫若第一个把凤凰与不死鸟联系了起来)。也就是说诗中的凤凰其实是不死鸟,所以凤凰浴火重生是郭沫若自己联想的,并非是中国古神话的内容。

  凤凰有个传说:浴火重生。相传在五百年前,有一种神鸟,集香木自焚,然后从死灰中复活,美艳非常不再死,是以,称为不死鸟,也就是凤凰。关于凤凰还有一说,说凤凰是死神的使者,负责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坏人入地。部分地区还流传着“凤凰勾魂”的传说。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4]

  凤凰共有五种,即五凤,《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现代网络有为今人谎造、讹传的版本,以朱雀为凤凰中赤者,实为大错。[5]

  《淮南子》:“羽嘉生飞龙,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鸾鸟生庶鸟,凡羽者生于庶鸟。”认为凤凰是飞龙之子,但《大藏经》有:“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认为凤凰是应龙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