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嫡女长媳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六回 立规矩(下)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君璃既打定了主意要恶心大杨氏,于是等不到第二日,到午时早早吃过午饭后,便又去了大杨氏的正房,还有意戴了大杨氏的那支珍珠簪和那对羊脂玉镯,美其名曰过来服侍大杨氏用午饭,还说这是她为人儿媳的本分,哪能因为大杨氏做婆母的慈和,她便真不过来尽自己的本分呢,那她岂非太过不孝?

  大杨氏一见君璃戴着素日里连她自己都舍不得戴的簪子和镯子便恶心膈应得不行,虽已想好了明日便假借生病之事来折腾君璃,但毕竟两个时辰前她都还好好儿的,自然不可能现下便病倒,那样未免也太过刻意,易落人话柄;且她才一说让君璃回去,君璃便立时红了眼圈,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问她敢是生她的气了不成,让她便是心里再生气再恼怒,说不得也只能强自忍下,同意了君璃留下服侍她吃午饭,并趁她不注意时,向平妈妈使眼色,令其务必准备一些清淡点的菜肴来。

  平妈妈晨起是亲眼目睹了君璃如何恶心大杨氏的,不必大杨氏使眼色,也知道让人准备清淡菜肴来,想着小贱人这回总不能再恶心夫人了罢?

  君璃将她主仆二人的小动作看在眼里,就忍不住暗自嗤笑起来,难道她们以为她只会早上那一招不成?

  一时饭菜上齐,君璃便又站到了大杨氏身后,这回布菜却只捡那些素淡耙软的往大杨氏面前的小碟子里放,一边夹菜一边还关切的劝大杨氏:“母亲胃不好,吃点好克化的,省得待会儿又不舒服。”

  大杨氏先还吃得颇合胃口颇得意,暗想看小贱人这回还能整出什么幺蛾子来,不想又吃了几口,却越吃越觉得口中寡淡无味,越吃越觉得味同嚼蜡,于是拿眼看向桌上的一盘香酥大虾,其用意不言而喻。

  君璃顺着大杨氏的目光看过去,随即便十分善解人意的问道:“母亲可是想要吃那个?”不待大杨氏有所反应,已举筷伸向那盘香酥大虾,然后,在大杨氏期待的目光中,越过那盘香辣大虾,夹了一筷子旁边盘子里的清炒鸡枞菜,放到了大杨氏的碟子里,嘴里还道:“多吃菜蔬好,有利于养生,母亲可要多吃一点。”

  大杨氏看着自己碟子里一应的蘑菇白菘泡菜,差点儿没有气死过去,可要让她说她想吃的其实是那盘香酥大虾,她又委实不好意思开那个口,毕竟早饭时是她自己说的不想吃得太油腻,以免克化不好;待要不吃罢,又怕君璃说哭就哭,传到旁人耳朵里,还以为她把她怎么样了,一日里竟将她弄哭两次,气性也未免太大。

  于是只能如受刑般,又勉强吃了好些,才说自己饱了,然后放了筷子。

  待接过君璃奉上的茶漱了口,又接过吃的茶吃了几口后,大杨氏便说道:“时辰不早了,我该歇午觉了,你也回去小憩一会儿吧,晚间也不必过来了,直接去你祖母那里即可,我到时候也要过去的,还有你婶子弟妹并妹妹们,她们也要出去。自你祖母生病以来,咱们大家去与她老人家请安的日子,便变作了逢三之日的晚间过去,你以后也不必每日都过去,只逢三日的晚间过去即可。”

  君璃点头应了:“多谢母亲提点,儿媳记下了。只是儿媳并不觉得累,就让儿媳留下服侍母亲午睡吧?”

  大杨氏才又被君璃恶心了一回,正是恨不得她立刻消失在眼前的时候,又怎么可能同意让她留下服侍她午睡?因摇头笑道:“我又不是七老八十,行动不能的人,哪里至于事事都要你服侍,况若事事都要你一个做主子奶奶的亲力亲为,我屋里的这么多下人岂非通通都该撵出去了?”

  君璃见大杨氏虽在笑,那笑却怎么看怎么勉强,知道她已快濒临抓狂的边缘,便也见好就收,不再说要留下的话,而是与大杨氏见了礼,回了迎晖院。

  余下大杨氏又气又怒又不甘,一时间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安慰自己,明日就好了,明日她一定折腾得小贱人叫苦不迭,今儿个且容她先嚣张一回!

  再说君璃离了大杨氏的上房回到迎晖院后,先美美睡了一觉,起来后因见时辰还早,便叫了晴雪来问:“前儿我让你悄悄打探的事情,你打探得怎么样了?”

  自那日见过容湛的几个通房,生出了那个单只容湛一个人的开销,已大得离谱,大杨氏这般纵容他,根本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念头后,君璃便授意晴雪,让她无事时寻迎晖院的下人们说说闲话儿,看能不能打探出一些线索来,她总觉得这不像是大杨氏的行事作风,其中应该有旁人不知道的隐情才是。

  晴雪见问,忙道:“这两日我先问了一下香巧和秀巧,可她们两个什么都不知道,我便又旁敲侧击的问了咱们院里几个自祖上三代起便是府里家生子的婆子,她们中有一个倒是知道一点,却也知道得并不多,且还是当年自大爷的奶娘口中听来的,据那个婆子说来,大爷这些年用的银子,恍惚都是前头夫人留下来的嫁妆……”

  “前头夫人留下来的嫁妆?”话没说完,已被君璃打断,“这么说来,容湛不论是在外面一掷千金各种败家,还是在家里养通房小老婆,都不是败的府里的银子,而是败的他自己的私产了?”母亲的嫁妆一律都是属于自己亲生儿女的,甚至连其丈夫都不得过问,这也就难怪大杨氏会各种纵容容湛,根本不在乎他会败光宁平侯府的财产,将来留给容潜一个空架子了!

  晴雪点头道:“应该是这样,据说前头夫人娘家父亲当年供职于户部,本身又善经营,因此积累下了一份颇厚的家业,前头夫人又只得姐弟二人,是以当年出嫁时,嫁妆很是丰厚。只不过前头夫人生大爷时伤了身子,大爷还不到半岁,前头夫人便去了,一年后现在的夫人便进了门,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