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长夏江村事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2章 多的才行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冯时夏决定将最多的淡棕色那种菇定价为16铜币,她觉得味道还挺好的,破损的14;特别细小的那种长柄菌就13铜币,这种倒没有损坏;“旺仔”菇定20铜币,给买家一点还价空间。

  白白的棒槌样的“保龄球”菇,加上孩子们采的得有差不多两斤,20铜币。

  长毛的“土块”菌,他们这回也只捡到四五个,按市场上的,是13铜币好像。

  “仙女”菇没见其他人卖,反正只有她有,味道鲜美爽脆,还长得好看。她觉得很值2斤肉的,她就按稀有菇的价格来定。按消费者心理, 90铜币不超过100,价格挺合适的。

  反正这个价格也是家里有点闲钱的才会买,她这也就一斤,根本不用面对广大群众来定价。

  那一点金黄色的木耳状菇,上一次见着有人卖,她没问价,这回在市集上没见着了,她决定也按90卖。

  颜值即正义,长这么好看的,就得都值这么多钱。就像那个长毛的菌,看起来也很稀少,但市场价才13铜币呢,估计就是因为长得太丑了。

  其实这黄灿灿的东西她本想再定高一点的,但毕竟只有一点点,称都不好称,定一样的价,也许就有人和“仙女菇”一块搭着要了。

  在市场上她倒是见着别家卖上次小家伙捡到过的那种黑乎乎的“炭棒”菇,价格还可以,30铜币,但这次他们也没遇着。

  其实看了一圈,发现她以为卖不上价的香菇和木耳其实价格还不错,能卖上40铜币一斤。这还是湿的。

  想想也对,这里没有人工种植的香菇木耳,而这两样几乎是任何做法都能用得上,尤其香菇特殊的味道,很多人都很喜欢的,难怪价格高。

  只是,她原以为不过四五铜币一斤,便打算留着自己配菜吃,现在看来。算了,还是先晒着吧,这两种东西干制后味道更好也更安全,等以后摘的多了,存的干货多了,再拿出来卖也不迟,价格应该会更好。

  还有一些长得不怎么突出,市面上也没有明显分类的,她就当杂菌卖了,完好的10铜币出售,碎的8铜币。

  全安排妥当,她就调试着自己的那杆简易天平秤,借大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