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希腊的罗马之路
导航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焦急的菲利普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1/3)页
  君士坦丁给与的试验药物分量不多,在初步的试验证实后,所剩无几。

  在八个试验病例中,让菲利普的实验团队大为惊异的是,两个服用青蒿素的病号,疟疾病症消逝的速度,竟然比服用奎宁两个对照病号还要快两个小时。

  见到实验药物确实对疟疾有效的菲利普团队,本来打算按照计划好的步骤,继续进行接下来更为详细药物验证试验的。

  药物实验是一个非常严谨慎重的流程,不可能仅仅因为一次实验成功,就草率的认定实验药物确实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了。

  只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

  实验团队中的一个叫特瑞斯的年轻医生,在实验中担任菲利普助手中的一个,他的妹妹凯拉身患疟疾后住进了雅典市医院。

  十五岁的小姑娘凯拉,疟疾症状严重,时而发热,全身大汗淋漓,面色潮红。

  时而发寒,四月天气盖三四双被子,还是喊冷。

  服用了昂贵的德国产奎宁后,病症依然不见减轻,可是奎宁价格高昂,这可是真正的进口药,售价不菲,一次剂量就要上百德拉马克。(一英镑约等于25德拉马克)

  19世纪末,市场上流通的奎宁,其原材料70%左右的金鸡纳树皮,出自荷兰人控制的爪哇岛,秘鲁等安迪斯山脉(金鸡纳树的原产地)的国家,依靠着野生金鸡纳树,占据了剩余的市场。

  荷兰人虽然垄断了金鸡纳树皮,尴尬的是,其化学技术对于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奎宁无能为力。

  因为提取奎宁的技术,被德国人垄断了。

  荷兰人从爪哇岛不远万里,跨越半个地球的距离,采收回来的金鸡纳树皮,必须送到德国的化工厂加工,提取奎宁。

  这种双重的垄断,使得奎宁价格居高不下。

  到了1890年,提取奎宁的化学工业,在德国发展成了年产值达到两亿马克的庞大产业。

  例如,德国的大名鼎鼎的拜耳、巴斯夫等从事化学工业的企业,都从事这一产业。

  在巨额利

(本章未完,请翻页)